演讲题目:天道酬勤---我的人生和科研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演讲嘉宾:李永舫 院士
演讲时间:2018年4月27日 下午14:30-16:00
演讲地点:生化科研楼一楼会议室
演讲主持:马光辉 研究员
教育经历:
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
1982年,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专业:物理化学;研究方向:化学热力学和物质结构)。
1986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专业:物理化学;研究方向:电极过程动力学;导师:吴浩青院士)。
工作简历:
1986-1988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后(专业: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方向: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合作导师:钱人元院士)
1988年博士后出站后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于1988年10月至1991年4月、1992年10月至1993年元月、1994年元月至1994年4月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学研究所井口洋夫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
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到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UCSB)Alan J. Heeger教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
1998年10月至11月到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访问教授;
2000年2月至5月到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Yang Yang教授实验室高访(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报告内容简介:
李永舫院士出生在解放前夕的1948年,4岁随父母到河南省睢县一个偏僻的乡村。10~15岁正长身体时挨过饿,1966年高中快要毕业时遇到文化大革命,后来1968年回乡务农,正是求知识的年龄失了学。20~29岁人生的黄金年龄当农民。1977年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在29岁“高龄”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现生物工程专业)读大学,1979年提前考取该校物理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从此走上科研道路。 在报告中,他将介绍自己的人生轨迹,谈其人生和科研感悟:人生苦乐相伴、待人以诚、顺其自然、快乐科研、天道酬勤等。
李永舫院士当前的研究领域是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器件结构和制备过程简单、重量轻、可制备成柔性和半透明器件等突出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领域之一。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的吸收互补和能级匹配是获得高效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关键。因此,他将介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高效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以及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最近几年,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发展很快,能量转换效率已经快速提升到12~14%的水平,达到了可以向实际应用发展和努力的阶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