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述 > 概况简介

概况简介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992年建成并试运行。1995年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委的验收并正式运行。2001、2006、2011、2016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评估,成绩皆为良好。

生化工程是年轻的学科,是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交叉。它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将化工理论和经验应用于生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实现安全、高效、高品质;另一方面它将生物技术引入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它在生物和化工领域都备受重视。

27年来,在生物专家和化工专家的支持下,实验室将国家重大需求放在首位,从应用中提炼生化工程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1. 实验室定位和目标

(1)生化工程的国家需求

生物技术需要产业化。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生物技术热潮,启动了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的新纪元。大量科研资金的投入推动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干细胞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上发表了大量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与此同时,人们迫切希望尽快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但是,实验室的操作与工业生产过程有着巨大的差别,生物产品是否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上实现安全、有效、高品质,需要一系列工程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产业化技术涉及各种发明和知识产权,难以从公开的文献中获取支持,特别是生物产业的核心技术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因此,我国生物产业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生化工程的创新和贡献,需要增强工艺、装备和过程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和人才,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随着石油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的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人们对于以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各种生物资源为原料生产能源、材料、化学品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用生物法取代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过程也成为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化工过程,细胞、蛋白质或酶的活性制约着生物过程的效率、稳定性和成本,需要研究工业环境下细胞、蛋白质或酶的失活规律和抗失活的对策,发展新型的过程工程,例如生物质炼制工程、生物化学品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环境治理工程。

(2)实验室的定位

实验室是在我国生物专家和化工专家联合建议和支持下成立的,因此它的定位有其独特之处:(1)定位于生物和化工的交叉研究,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既不同于现有的生物技术实验室,也区别于现有的化学工程实验室;(2)定位于国家能源、资源、环境、医药等重大需求,从实际应用中提炼生化工程科学问题,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并侧重于突破产业化过程的科学技术瓶颈;(3)定位于连接生物技术实验室(上游)和生物化工企业(下游)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小试、中试和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3)实验室的目标

实验室的目标:国际知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生化工程研究机构之一,我国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我国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铺路者,国际交流、培养生化工程高技术人才的基地,国际一流人才聚集的地方。

2. 主要研究方向

生化工程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生物化学产品制造过程关键科学问题的一门工程科学。它研究以各种可利用资源特别是生物质类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经过生化反应、分离和剂型三个过程,最终成为燃料、化学品、材料、药品、食品和其它日用品。它是基础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在研究方向上既有基础研究的重点,也有应用研究的对象,是一门研究生化过程(Bioprocess)中基本原理、规律和科技创新的学科。

(1)基础研究方向 – 生化过程的工程科学

图2-1是实验室基础研究的框架,从原料到产品,中间的过程(Process)就是实验室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反应、分离、剂型三个过程的工程科学。

生化反应工程:特点是生化反应与过程的有机结合。图2-1最左侧第一个框架包括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微生物细胞、酶四种生化反应催化剂,同时也显示了从原料到细胞代谢或酶催化产物以供下游分离加工的动态链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生物催化剂在大规模工业生产环境下的生长和高催化活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规模生产环境下各种细胞培养、代谢的规律及人工控制的实现、原料在生物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产物过程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探索和创造出能高度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工业反应条件和反应器等。近年来,实验室针对生物反应体系物料浓度低、废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等生物产业中的共性关键问题,重点进行高浓度多相生物反应体系的模拟、过程强化和应用研究,并探索利用新型纳米材料技术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下的活性、稳定性及构建高效的多酶协同催化体系。

图2-1 实验室基础研究的框架

生化分离工程:特点是以生化反应后的混合物为对象,根据产品应用的要求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质量达标的产物。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杂质与产物有效分开,同时又要避免产物在分离过程中失去生物活性。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化产物在分离纯化环境中的稳定性,杂质与产物之间物化及生物性质的区别及分离策略,分离纯化过程的设计等。近年来,实验室根据新的国家需求,研究重点是结构复杂、易失活的超大生物分子(如病毒样颗粒)的分离纯化工程研究。

生化剂型工程:与前两个方向相比,生化剂型工程相对较新,也是从实际需求中提炼的共性基础科学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应用表明,生化产品不稳定,很容易在运输、贮存和临床使用中失去活性。例如,蛋白质和多肽药物在人体内很容易降解,必须赋予一定的剂型才能抗击降解,达到治疗部位。本方向的特点也是过程科学,研究内容为剂型的设计原理、大规模制造以及应用评价。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剂型产品在规模化制备中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制备重复性。另一方面,剂型工程中的微球技术也是生化反应(如细胞培养微载体)、生化分离(层析分离介质)中不可缺少的硬件技术。近年来,实验室针对国家需求,重点进行微球疫苗佐剂(疫苗递送系统)、多肽/基因药物的递送、分离纯化微球等复杂体系的均一微球微囊的设计、制备和应用。

(2)应用研究方向

上述基础研究还必须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相结合,有效地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因此,本实验室将生化反应、分离、剂型的过程工程基础研究与重大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近五年里重点开展了以下研究:

1)生物化学品

以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利用生物转化法生产化学品。重点研究生物炼制创新过程和全过程集成;高效催化酶分子的结构设计、克隆、表达与纯化、酶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将实验室的纳米材料技术与酶工程结合,创造高度稳定的新型固定化酶和多酶系统,保证生物催化剂在工业环境下的活性。

2)生物药和疫苗

针对细胞培养、产物分离、纯化、剂型制备过程的工程科学问题,开展生物药制造的过程工程研究,旨在发展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大分子的膜分离、层析纯化技术、蛋白质折叠复性技术、分子修饰和微包埋技术,重点部署了疫苗等超大生物分子分离纯化和疫苗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的研究,建成我国生物药和疫苗制造的技术平台和产业化快速通道。

3)生物冶金和环境生物治理

重点研究生物冶金过程中大型反应器的模拟、设计、放大及优化,金属分离技术,发展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冶金新工艺。近年来,实验室还加强了冶金行业的废弃物和含重金属氨氮废水生化处理和资源化的研究。

4)生物装备和材料

将生物装备和材料(分离介质等)列为本实验室的应用研究方向之一,是我国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的呼吁,装备和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而且也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研究的桥梁。生化反应/分离/剂型过程工程的基础研究必须通过技术、装备/材料和过程与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联系,因此实验室近年来加强了反应/分离/剂型过程工程创新装备的研制。

图2-2 研究方向的关联和结构:从基础到应用

3. 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生化工程学科重点实验室,也是迄今为止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唯一的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国际上相近的学科实验室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过程工程中心(BPEC,美国NSF资助)、美国普度大学的可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室(LORRE,美国NSF、农业部资助),德国GBF(现为HZI,赫姆霍兹传染病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学院(AIBN,政府资助)等。

国内外本领域的实验室相比,本实验室的特点是以过程科学与工程(Process Science & Engineering)为研究主线,面向实际生产过程提升科学问题,从整个过程或系统的高度探索决定产品质量、收率、成本和过程安全性的关键技术,突破我国生物技术所面临的产业化难以成功的技术瓶颈。

(1)实验室在生化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不可替代

    生化工程建立以来为解决生物技术的产业化瓶颈问题、推动生化工程学科发展、培养生化工程技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验室在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工程科学问题研究,提高我国生化工程的科技水平。例如,针对生物反应器能耗高的瓶颈问题,九五期间实验室发明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气升式双环流反应器,已经推广到各大制药厂和有机酸发酵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蛋白质医药产业迅速发展时期,针对大肠杆菌包涵体蛋白质复性效率低、容易发生折叠错误的难题,提出固相伴侣辅助折叠复性的策略,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提高了我国蛋白质产业的技术平水。在我国聚乙二醇(PEG)化长效蛋白药物的研究遭遇国外公司的封锁情况下(限制提供PEG修饰剂,要求占有我国开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实验室采用创新技术(10项授权专利)制备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G修饰剂,并发展了修饰反应器和分离纯化过程,建成我国第一个公斤级PEG修饰剂生产线,产品达到国际最好质量标准,与十几家企业合作开发出我国的PEG化蛋白药物,其中已有2个进入临床,3个申报临床,使我国长效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正在快速赶上发达国家。十五、十一五期间在特殊反应体系的模拟、计算和应用领域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冶金生化工程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在生物分离介质和剂型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又在高浓度反应体系的模拟、计算和应用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专利金奖1项,在微球生化介质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在冶金废水处理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化重点实验室培养的生化工程人才,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很多成为生物技术企业研究开发部的负责人。

(2)实验室近五年在国际相关学科领域举足轻重

1)参加多个国际学术组织,提升学术影响力:实验室骨干成员中,有13人在33个国际学术期刊任编委,5人在6个国内核心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4人在9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如刘瑞田担任J Alzheimers Dis副主编、Adv Biosci & Biotech编委;王丹担任Mater Chem Frontiers、Sci Bulletin 副主编,Adv Sci 执行顾问委员会委员,Energy Environm Sci、Mater Res Innov,Science China Materials 编委;苏志国担任Artif Cell, Nanomedicine & Biotechnol、Biotechnol Appl Biochem等编委,《生物加工过程》副主编;刘会洲担任 Sep Purif Tech、Particuology 等编委,《化学通报》副主编;马光辉担任J Microencapsul等编委、《离子交换与吸附》副主编;张欣担任Theranostics、Nanomed Nanobiol编委。苏志国、万印华担任亚洲生物技术协会(Asian Federation of Biotechnology)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常务理事。马光辉受邀担任Vaccine、Polymers和Small的客座主编。

2)实验室成员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和邀请报告:近五年来,学术带头人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Plenary Lecture 6人次、Keynote Lecture 17人次(其中Highlight 报告1人次)、Invited Lecture 39人次。例如,苏志国受邀在第7届中美化工会议、酶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国际研讨会等做大会特邀报告,马光辉受邀在第5届亚洲乳液聚合与功能性高分子微球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苏志国、马光辉在第15届国际生物技术研讨会暨展会(IBS)分别做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万印华在亚洲生物技术大会做邀请报告,杨超在国际分离科学与技术大会做主题报告。马光辉获亚洲生化工程师协会特殊贡献奖、杨超获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苏志国获韩国生物技术学会国际合作奖,王丹获日本陶瓷协会的日中陶瓷科学技术交流奖励奖以及赢创颗粒学创新奖-优秀科学家奖,魏炜获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等。

3)承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中美化工会议创办于1982年,是中美化工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实验室和兄弟实验室共同承办了第7届(2013年)中美化工会议(460人参会)。世界颗粒技术大会是颗粒技术领域最负盛名的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因为实验室和过程所在颗粒学和生物颗粒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过程所获得了第七届(2014年)世界颗粒技术大会举办权,该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参会人达1200人。实验室还主办了第五届(2015年)亚洲高分子乳液聚合和功能高分子微球研讨会(300人),是唯一主办了2次该会的单位。国际膜工程会议是膜分离领域的高层会议,由于实验室在膜分离领域的影响力,主办了第6届(2015)国际膜工程会议。亚洲青年生化工程师会议创办于1995年,实验室苏志国研究员为创办人之一,实验室主办了第19届亚洲青年生化工程师会议(2013)。

4)实验室联合国外知名学者,为世界和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做贡献:例如,长期联合国际蛋白质分离纯化领域知名专家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院士、乌普萨拉大学J-C Janson教授,一方面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工程的国际前沿研究,提高我国企业的生物产业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中国制造技术走向世界。例如,将实验室的均一微球制备技术用于琼脂糖微球(蛋白质分离纯化介质)的制备,开发出新一代粒径均一、高强度的新产品,不仅提高了分离介质的分离效果和效率,从而提升了蛋白质产品质量,而且突破了国外进口产品的长期垄断。产品不仅已在我国300多家单位应用,而且通过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健康事业部(GE Healthcare)公司合作走向了世界,已有三类产品在全球上市。合作者Janson教授获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7名获奖者中名列第一)。除此之外,美国辉瑞、联合利华、诺和诺德等多家跨国公司主动寻求合作。

5)实验室不仅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成绩,在工程科学的研究论文、专著发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影响:受邀编著英文专著8部、中文专著8部,为13部英文专著撰写18个章节。应邀在本领域最有影响的Biotechnol Adv (IF 11.85)、J Control Rel (IF 8.41)、Chem Soc Rev (IF 36.63)等高水平期刊撰写综述,介绍实验室的突出进展;发表SCI收录论文726篇,他人引用4959次,平均他引6.83次/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单位526篇,他引4518次,平均他引8.59次/篇,处于工程学科类前列(如图2-3所示,处于Top 10~20%之间,而化工最好期刊AIChE J为5.8次/篇)。有384篇发表在本领域一流期刊上(JCR一区),包括Nature Nanotechnol、AIChE J、Chem Eng Sci、IEC Research、J Chromatogr A、Bioresour Technol等;科学院分区I区期刊论文153篇;191篇发表在影响因子>5的期刊上,影响因子>8的44篇、>10的14篇、>30的2篇。获Elsevier引用奖2篇、最高下载率1篇。进入ESI高引用学者9人。

图2-3 篇均被引次数在工程学科类(ENGINEERING)处于全球前10%-20%

(3)实验室近五年在以下相关生化工程科技领域的具体突出贡献和作用

1)为生物质的高效、绿色经济转化开辟了新思路、新工艺:通过多个关键过程的创新和集成,发展了生物质的高效、绿色经济转化新工艺。例如,发现气爆预处理显著改变纤维素的特性,从而大幅度提高酶解效率。提出和设计出了能大幅度提高高固相发酵体系混合和传递效果的特殊生物反应过程,显著提高了纤维素的酶解效率,并大幅度降低了发酵废水排放和生产成本。综合上述关键过程,提出了气爆预处理-纤维素分离分级利用-高浓度固态发酵-多目标联产的生物质炼制新思路,建成30万吨秸秆生物炼制生产线,年产3.5万吨丁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绿色秸秆炼制工厂,突破了生物质技术经济关的难题,专利授权量遥遥领先其他科研单位。成果获2012中国专利金奖、201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2)为重要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牵头承担国家973项目“共伴生难处理两性金属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综合利用基础研究”,结合过程工程研究所在冶金工程领域的优势基础,进一步发展生物冶金和分离技术,采用化学/生物相结合方法取代传统的高温冶金方式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品位低、难利用、污染大的难题。发展新型多金属分离方法,解决多种金属综合利用的难题。一方面发展清洁工艺,另一方面加强冶金废渣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辐射效应显著,获201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3)蛋白质分离纯化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分离工艺和层析分离介质、分离装备相结合是本实验室的重要特色,近年来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共性科学问题,加强了病毒样颗粒疫苗等超大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生物技术药物纯化分析仪器的开发和应用”、863项目“疫苗产业化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制”等,针对病毒样颗粒疫苗等结构复杂的易失活超大生物分子,发现了生产过程中的失活机理,解决了分离纯化中超大生物分子的失活问题,发展了替代国外超离心技术的新型层析工艺,并辐射到10多个产品,在国内外处于引领地位,获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均一微球介质平台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用材料(硬件)科学促进生化工程的学科发展和生物技术产业化是本实验室近年来的特色。例如,蛋白质分离纯化介质、蛋白质/多肽缓释制剂等。均一微球技术在2009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后,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复杂体系的均一微球和微囊制备和应用研究,并研制规模化制备设备,其中磁性分离微球获2014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是本实验室获得的生化微球领域的第二个国家级奖励。实验室近年来部署并深入开展了微球作为疫苗佐剂的创新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新型纳微颗粒佐剂及黏膜免疫佐剂的研究”课题,是该专项唯一的一项佐剂课题,继续引领生化工程微球的研究方向。

5)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1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主持2项,大部分为生化分离工程和生化剂型工程研究,据卫计委统计,实验室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承担《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经费约1.9亿,在生物制药领域在中科院排名第一(上海药物所为化药第一),体现了实验室在这两个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影响力。近5年生物剂型工程论文发表于Adv Materials、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it 等著名期刊上,其中2篇获Elsevier高引用奖;受邀担任《Vaccine》-Vaccine Engineering专刊、《Small》-Advances in Nanobiotechnology专刊的客座主编,受邀为本领域最好期刊Chem Soc Rew、J Control Release、Biotechnol Adv撰写综述。鉴于实验室在生物制药方面的重大作用,以及国防和反恐的重大需求,本实验室还作为《全军生物药制造和剂型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防反恐方面的研究任务。

6)装备和材料支撑和推动生物过程工程发展是本实验室的重要特色和贡献,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研制2项(占基金委化工口的2/5)、863项目“疫苗产业化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制”1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4项。发明和研制了系列高浓度生物反应器、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在2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促进了绿色发酵工程的发展;发明了高选择性的汽化渗透透醇膜和膜组件,发明和研制了利用浓差极化的高效浓缩膜设备,在10家单位获得应用,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和废水排放量,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再生回收;发明和研制了能高度保持超大生物分子活性的层析分离设备和超大孔分离介质、连续磁分离设备等,在2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发明和研制了能制备均一乳液、微球的膜乳化设备,在3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发明了系列粒径均一的生物分离介质、磁性分离材料、细胞培养微载体等,在300多家单位获得应用。

7)利用实验室的纳米材料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纳米酶、多酶纳米体系的前沿研究在国内外形成重要影响。纳米材料和酶组装的纳米花酶可高度稳定酶的结构,酶活性提高5-6倍,同时开放的花瓣结构大幅度降低了底物的扩散阻力,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论文发表在Nat Nanotechnol (2012)上,被Science选作ScienceShot报道,Nat Nanotechnol发表主编社论进行报道,并作为该期刊的新闻和亮点进行评述。Science、J Am Chem Soc发表的论文给予高度评价,例如:纳米花固定化酶的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是近期一项振奋人心的突破性进展(Recently, an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 in preparation of immobilized enzymes with greatly enhanced activities was achieved……)。设计制备的中空纳米纤维酶和辅酶再生体系发表在高水平期刊ACS Nano (2015)、ACS Catalysis (2014)上,用于CO2转换为甲醇的催化研究,甲醇得率为国内外报道的最高水平。全球可再生能源创新网、Biotech Visions (2012)作为专题报道,Chem Review 2015 (IF 51.56)、Chem Soc Review 2013 (IF 36.63) 发表的论文均给予高度评价。

(4)实验室近五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

1)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近5年本实验室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530项,国际专利2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22项,为过程工程研究所总数(937项)的接近一半(人员约为1/3),其中国际专利授权18项,包括美国专利8项,欧洲专利1项、澳大利亚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2015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专利授权数(224项)在全国科研单位排名第8,过程工程所获得2015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实验室在申请和授权专利中,产品专利占大约40%,工艺和过程专利占60%,起到了对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相关技术和产业的保护作用,凸显了工程科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2)科技成果的转化。近5年来实验室有46项专利技术在企业得到实施,约占授权专利的10.8%。实施方既有大型企业如美国GE Healthcare、我国华兰生物疫苗公司、甘李药业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松原吉安生化丁醇有限公司等,也有中小型创新企业。

3)与创新型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一方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另一方面促进重点实验室成果的迅速转化。一个成功例子是与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最大的流感疫苗和血液制品企业)的联合实验室,为企业解决工程科学问题。例如,新型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疫苗的大规模分离纯化,企业投资1.2亿元,采用联合实验室发展的疏水层析先进技术,解决了疫苗在层析纯化过程中的失活问题,创造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国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路线,已经获得生产批件,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500万元经费支持,由中科院和企业共同主持。2013年底,我国出现了乙肝疫苗事故,采用美国技术的两个企业被国家要求停产整顿。而采用我们色谱技术的企业接受国家多次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经受了考验,连续生产1700万支针剂,共计560万人份满足市场,显示了国产技术疫苗过硬的质量,在提高企业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技术还推广至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等产品的生产,华兰生物成为国内首家获得WHO流感疫苗预论证的企业,产品已出口到欧洲。平台技术也应用到众多企业新产品的生产和已有产品的技术提升中,专利成果起到了显著的行业辐射效应。

4)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5年来,实验室和企业合作建立了25个生化室-企业联合实验室/中心,与国内外百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合同经费1.81亿元,已到款9952万,为企业设计新流程,实施新技术,进行传统产品和工艺的升级改造。根据现有16家合作企业的统计,新增产值183.8亿,利润超过39.9亿,体现了实验室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和地位。

5)分析测试人才和设备为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例如,实验室建立了基于质谱的聚乙二醇化(PEG)蛋白质的修饰位点识别及比例测定方法,国内申报聚乙二醇化蛋白质药物的鉴定和分析的企业主要委托本实验室进行,凸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发服务对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实验室获2011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创新奖”和201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6)培养生化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5年来实验室与GE Healthcare合作,由GE Healthcare出资,举办了10期的培训班(每年4期),除学术报告和讲座外,还到实验室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总计为100余家企业和研究单位培养了300名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