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表明我国已经步入第三代核电建设的世界前列。”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告诉记者。 从“群雄逐鹿”到统一技术路线,国家核电勇挑重担 在8月的浙江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建设现场,身穿橙色反光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巨大的土坑,如今核岛建设已初具规模,2台安注箱于日前正式就位。这标志着,世界第三代核电AP1000首台机组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依托AP1000的另外三台机组――浙江三门二号机组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一、二号机组,也正在顺利建设中,安全、质量和进度都处于全面受控状态。”王炳华说。 在现有11台机组中,秦山核电站引进的是加拿大核反应堆,大亚湾核电站采用的是法国核岛技术和英国常规岛技术,……在核电的设计、建造、运营能力大幅跃进的同时,中国却始终未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商用核电的自主品牌。 2006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重大决策: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2007年5月,国家核电应运而生。作为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主体,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核电站的业主共同推进第三代核电站的自主化建设。为此,国家核电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外方为主,我方全面参与,建成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AP1000机组,基本形成AP1000三代核电沿海厂址标准设计;第二步,我方为主,外方支持,形成AP1000内陆厂址的标准设计,完全具备在沿海和内陆建设AP1000核电机组的能力;第三步,实现全面自主创新,形成CAP1400标准设计,建成CAP1400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及进行规模化建设,开展更大装机容量的CAP1700的预研工作。 从工程建设到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2009年3月31日,三门一号机组核岛5000多立方米的第一罐混凝土仅用了46小时58分钟就顺利完成浇筑,并于4月20日实现成功养护,比以往工期缩短了40多天。这是我国核电站建设首次采用核岛筏基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核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成功范例。 作为全球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要在4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把异常复杂的图纸变成分毫不差的核电站,其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为此,国家核电确立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首次采用模块化施工把以往的现场“串联”作业变成了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并联”作业,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建设成本。 关键设备国产化,是我国核电自主化的关键。AP1000设备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国家核电积极组织、协调国内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消化吸收或自主攻关,推进AP1000设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被称为核电站“大动脉”的主管道首次实现国产化,与进口相比,依托项目每台机组主管道可节约2亿多元人民币;率先攻克了核岛钢制安全壳制造成套技术,解决了钢板整体模压一次成型及吊装运输的难题;大型锻件技术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大型铸锻件市场的垄断……此外,在爆破阀、核燃料元件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目前依托项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55%,后期AP1000的建设将主要由国内设备厂家供货。 “在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能力不断取得突破,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基本成型。”王炳华说。 从AP1000到CAP1400,自主品牌呼之欲出 “我国已在技术上具备了在内陆批量建设AP1000核电厂的条件。”上海核工程研究院院长郑明光告诉记者,AP1000内陆核电标准设计的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 郑明光的另一个身份,是CAP1400项目的总设计师。引进AP1000仅是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征程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开发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为此,国家专门设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这项重大工程的代号是CAP1400,意即中国的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先进非能动核电技术,“C”即是“CHINA”的首字母。 有专家指出,CAP1400的建成运营意味着,中国将由核电进口变为核电出口,由核电大国转向核电强国。在最近与王炳华的一次会面中,美国西屋公司高级副总裁杰克・艾伦直言:“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不是一般的学生,他成长得太快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虽然还是伙伴,但已经成了对手。”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