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因争水而引起的战争和冲突从未停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言:20世纪,世界为石油而打仗,21世纪将为水而战争。由此可见,“水”对于当今人类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和生态经济学家程国栋,近日在谈到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时指出:西北地区是支撑我国21世纪实现崛起和复兴战略的重要基地,应以足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架设科学与决策之间的桥梁。面对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制定适应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安全新战略极为迫切。 在中国版图上,西部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它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同时,这一独特而辽阔的地域内,还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全国首位的矿种有26种,居前5位的有62种;塔里木、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是最有前景的石油基地;镍都金川在全国享有盛名;拥有宜农荒地约1.8亿亩,全国棉花和春小麦最高单产均出现在本区。 然而受地理位置局限及前期国家发展重点东移等综合因素的作用,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大开发的10年里,这片土地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展望下一个10年的到来,机遇和问题都不可忽视。其中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成为西部必须要直面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战略中,如果水资源解决不好,极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西北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的实现速度。“西北地区特殊的山―盆结构,决定了水循环主要来自于山区的独特规律,其偏离了正常的环流规律,形成西北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程国栋指出。 据统计,西北内陆河流区占国土面积的34.7%,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诸河水资源仅占全国的5%;区域内河道天然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春天占年径流量的15%、夏天占60%、秋天占15%、冬天占10%,呈现为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象。而降水及气温分布错位、地表―地下水转换频繁、天然―人工水资源的二元结构明显等因素,更加剧了西部干旱地区水―生态―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 自然条件的严酷已使西北的水资源问题异常严峻,而人为因素更加剧了这一矛盾的激化。程国栋指出,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主要问题,一是高耗水、低产出,二是过量无节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的持续恶化。 据了解,中国单位水量食品平均产出仅为0.8千克/立方米,相比以色列高达2千克/立方米的单位水量食品平均产出,仅此一例就可见我们在水资源利用上成效一般。而中国农业耗水又占了全部水资源的80%~90%,西北地区尤为突出。程国栋说,从西北地区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的比较来看,西北地区占有全国18%的耕地、19%的水资源,除生产了全国31%的棉花外,其他农产品的份额都较低,如仅生产了全国8.8%的粮食和6.7%的肉类等,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耗水、低产出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伴随着西北干旱区人口、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和持续增加的需水量之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成为西部地区的发展瓶颈。 另一个人为因素――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不断提高,造成了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的持续恶化。程国栋痛惜地称之为“不同的流域产生着相同的故事”。据有关数据显示,本世纪初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供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为20%,但石洋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54%、黑河流域达112%、河西走廊达92%、塔里木河达79%、准噶尔盆地达80%,就其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平均值也已达到52.5%,超出国际标准12.5个百分点。 无节制开发利用水资源,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程国栋指出,目前我国90%的沙漠化土地在西北、内陆湖泊面积近50年减少57%、近30年冰储量减少约15%。他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西北干旱区缺水将达到220亿立方米。 为此,国家已投入近400亿元在干旱区进行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如在黑河流域投资48亿元、石洋河流域投资45亿元、塔里木河流域投资108亿元、三江源投资75亿元、青海湖流域投资55亿元、甘南黄河源区投资46亿元等,用以遏制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水资源涵养功能,并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管理。 在谈到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时,程国栋建议:一是要开源,通过工程调水、空中水资源、凝结水、地下水、绿水、边缘水和虚拟水等方式,开发西北干旱区水资源。 二是要节流,加强节水管理系统建设,由追求单产到追求单方水的生产力,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注重生物节水的研发。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比例,用有限的水资源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草畜业。推动社会化管理,利用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施水资源管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使流域尺度上的单方水产出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三是实施“水效益”和“集成的水资源管理”战略。这两大关键战略如今已得到世界共识。一方面要求提高单方水的产出,使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形成以流域为单位、以水为纽带的交叉集成管理。“世界不缺水,缺的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通过对17个典型案例研究,重点阐述了水资源问题与利用有关,明确指出造成缺水问题‘98%是人为原因,2%是自然原因’。”程国栋指出,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必须做到摸清规律、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集成管理。 “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科学,是因为能预测未来的变化;决策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决策,是因为能洞察变化的未来;科学与决策之间的桥梁,就是对未来变化的预见。”程国栋最后说,提高预测能力应该是科学界追求的最高目标,加强水资源管理,应以社会适应性能力架设好科学与决策间的桥梁,以政策和法规为抓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支撑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