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科院研究生院夏季学期拉开帷幕。2012年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夏季学期的第九个年头,今年的夏季学期将于四周内在玉泉路和中关村园区同时开课,包括系列讲座、高级强化班以及公共类等261门课程,主讲人包括院士、海外学者、杰青基金获得者等729名学者。 沿袭传统 有所创新 谈到夏季学期的初衷,研究生院教务处处长杜宇国教授认为,研究生院作为一个培养研究生的学校,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前沿、科研实践有时是脱节的。因此,希望通过聘请某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到研究生院来,给大家讲一讲现在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科学的思想是什么,提高学生做科研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今年的课程设置、总体框架等沿袭了去年的传统,但也有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院开设课程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例如,地球学院开设了很多高级强化班,目的在于增加同学们对地球科学领域的认识深度。很多学院结合学科特点,聘请一流学者,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二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今年有意识地增加了人文方面的课程。目前,人文学院开设的课程已达到28门,占到全部课程的11%,以后还会继续加强人文方面的课程设置。 结合实际 不断完善 夏季学期已经开设9年了,无论是整体框架还是具体的学科体系设置都很完善。但也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第一,开的课数量偏多,选课的时候容易产生冲突,比如同一个时间段的某个课程人数多,而另外的课上的人数非常少,有点资源浪费。 第二,很多老师把学科的前沿性、实用性和发展方向都讲到了,但科学逻辑思想传授的可能略少了些。实际上,科学逻辑思想对同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帮助,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才是根本。中国的教育可能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但我们以后会慢慢改善。 谈及夏季学期的未来发展,杜宇国表示,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系统管理。针对目前很多的科学创新都来自交叉学科,要组织更多跨学科、跨院系的课程,从易到难,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系列讲座会邀请更多来自科研一线、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工作者,让学生切实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把握机会 积极参与 研究生院每年都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来开展夏季学期教学,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夏季学期的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科研素养。 杜宇国认为,春秋季学期的课程,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夏季学期给了学生一个与大师近距离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的平台,通过听取交叉学科的课程,开拓创新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同学们都应珍惜夏季学期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积极思考、多提问题,与老师多交流。“你提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帮你自己,还帮了整个班级,启发了别的同学。” 杜宇国强调。 |
附件下载: